集团

+

平博 平博PINNACLE中美物流对比:我国行业规模超美国真的强吗?

发布时间 : 2022-10-26 17:38:18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和社会物流总费用均已实现大幅增长,铁路货运量、公路货运量及周转量、水路货运量及周转量等指标均居世界第一;港口规模居世界第一,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十多年居世界第一,海运船队运力规模位居世界第二;民航货邮周转量居世界第二。

  近期中金公司发布的研报认为,中国物流未来10年将迎来黄金发展期,第三方物流的渗透率将持续提高。2021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达16.7万亿元,而美国较上年增长22.4%,达到1.85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4万亿元)。

  在细分市场中,我国快递业务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而美国快递业务收入达1.4万亿元,我国与美国规模差距逐渐缩小,但在零担快运、整车物流等公路物流以及仓储物流方面的市场规模均大幅超越美国,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物流大国,远远领先于位于第二位的美国。如此巨大的市场规模,相对落后的名次,不禁让人心生疑问,美国物流业真的像我们感觉的那么差吗?

  快递业方面,2021年美国快递业务量增长6%,达到215亿件。收入总额超过18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万亿元),比2020年的1630亿美元增长16%。据Pitney Bowes预测美国到2027年包裹量将达到400亿个,2022-2027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10%。2021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1083亿件,同比增长29.9%,包裹数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快递业务收入10332.3亿元。

  我国快递业务量是美国的5倍之多,而收入却比美国少。从快递运送的单价来看,国内最贵的应该算是顺丰了,顺丰的平均单价大约在12元左右。而如果算上中国平均快递单价,每单大约只有10元左右。而美国的UPS、联邦快递的单价是多少?合人民币高达100多元一件,是顺丰的8倍多,是国内平均单价的10倍左右。

  不仅如此,美国快递巨头联邦快递在9月24日宣布,为应对全球快递业务放缓,计划从明年 1 月起将运费继续上调 6.9%。联邦快递作为晴雨表敲响了美国经济警钟,公司CEO甚至直接警告称,“我们正在进入全球衰退,公司这些数据并不是很好的预兆”。并且联邦快递意外撤销了截至明年5月末的公司2023财年业绩指引,被暗示今年四季度的商业状况进一步走弱,因此引发股价雪崩。

  众所周知,电商和快递是相辅相成的合作关系。对比中美两国快递发展史,中国快递的弯道超车源于电商崛起,高性价比的物流服务也成为催生电商模式演变和支撑中国制造出海的重要推动力。2021年我国快递业务量首次过千亿件,超美日欧洲等发达经济体的快递业务量总和。

  回顾美国快递发展史可以发现,美国快递业的发展经历大致可分为“商务件驱动—制造业驱动—航空与国际件驱动—电商驱动”的过程。而中国快递业高速发展更受益于淘系引领的电商消费的驱动,尤其随着线上购物渗透率的提升,快递业与电子商务成为协同进化、相互促进的共同体。

  需求端来看,国内电商件占主导,约70%,而美国电商件占比不足50%。亚马逊在美国电商行业独领风骚,2021年成功超越联邦快递,成为美国第三大快递公司,市场份额从2011年的23.3%上升至2020年的32.1%,老对手eBay和沃尔玛几乎毫无还击之力。

  但其电商平台商业模式变化不大,缺少淘系、拼多多等多元化电商消费模式,充分挖掘潜在需求,较高的客单价使得相同条件下催生的快递需求效果弱于我国。

  供给端来看,美国寡头垄断,中国头部企业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2021年我国快递服务品牌集中度指数CR8为80.7%,行业集中度已处于较高水平。

  根据欧美国家快递业的发展经验,未来我国快递行业将逐渐形成以少数大型快递企业为主导、众多中小快递企业进行区域性补充的竞争格局。

  快递、快运、整车是公路物流行业三大主要赛道。不同于快递市场的竞争格局,中国快运市场虽然已发展30年之久,但更多由专线企业构成,有券商报告指出,中国快运市场正处于跑马圈地的阶段。

  原因有二:第一,中国快运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货量,近几年一直处于高强度竞争状态,致使成本端一直拉不开差距,市场份额也无法进一步提升,根据相关资料,2020年中国零担行业 CR25 仅 5.3%,过去5年仅提升1.2个百分点。

  第二,美国制造业起步时间早,在行业竞争中,形成了以寡头垄断为主导地位的市场结构。另外美国货源集中,快运企业不需要建设多层级网点。中国经济地理特征对快运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货源分散、东强西弱的经济结构下,使得快运企业提升规模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再说说特种物流中的冷链物流,2021年至今,我国冷链物流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从多个维度加速布局冷链物流同时,消费升级浪潮使居民对食品的新鲜、健康和安全更为关注,生鲜食品冷链需求大幅提高,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量的攀升和医疗药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使我国医疗冷链需求全面提升。

  从行业规模来看,据statista数据测算,2021年美国冷链物流行业规模近1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00亿元),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1426亿美元,2019-2024年五年复合增速达到9.7%,将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北美冷链物流规模占物流行业总规模比重逐年上升,预计到2024 年占比将达到11.9%。2021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规模也再创新高,达到418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2%,2017年指2021年五年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3.2%。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相较美国仍存在一定差距。美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早,基础设施建设成熟,主要冷库资源集中在核心农产品产业带。美国农业以专业化、规模化、区域性、机械化程度高等特点著称,以气候为划分形成多条农产品产业带,并且各大农场机械化水平高,基本实现自动化播种、浇水、施肥、收割。

  冷库建设方面,冷藏库容量自1997年的0.76亿立方米增长至1.07亿立方米,冷藏库人均保有量位居世界前列,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0.48立方米/人。冷藏卡车总载货量由2016年的 0.96亿吨增长至2021年的1.07亿吨,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1.14亿吨,冷链资源的充足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为美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整体市场规模差距最明显的,当属仓储物流。我国仓储物流市场规模远超美国,达5万亿,而美国仓储物流市场规模仅3万亿。

  平博 PINNACLE平博

  虽然我国市场规模大,但发展情况并不好。根据GGII公布的“2021年中国物流仓储系统集成商竞争力排名TOP20”,只有1家企业的物流仓储系统集成业务营收在20亿元以上,在全球物流仓储系统集成商TOP20的企业中,美国占据5家,以雀尼韦尔为首,年营收可达20.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6亿元),国内外物流仓储系统集成行业的头部企业营收规模呈现数量级的差距。

  为了做好用户体验和应对近年来频率不断增加的电商购物节等购物场景,各国仓储物流的升级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亚马逊首席执行官Andy Jassy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用了24、25年构建起一个巨大的仓储网络。而在过去的18个月到2年间,我们就不得不将这一网络再扩大一倍。”

  在亚马逊的引领下,美国仓储设施正越做越大——通常能达到100万平方英尺——而且越来越高。货架高度从传统上最高的净高32英尺,到如今的40英尺,增加了25%。码头的装卸容量也正在增加,以容纳每天进出仓的数十万件商品。

  租户在仓储定制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在技术、自动化和舒适度等方面,往往会超过项目本身的设计和施工成本。如今有适用于不同用途的仓库,包括分拣、配送或货车装载。有一些仓储中心则是专门用于电视机、电器、或家具等大件商品。

  目前,中国仓储物流市场整体仍处发展期,我国仓储物流设施库存总量大但现代化设施占比较低。从总量上看,中国仓储物流设施总库存约10亿平,低于美国(12.5亿平),但高于日本(5亿平)、德国(0.7亿平)和澳大利亚(0.4亿平)等国。

  人均面积角度,中国当前人均仓储物流设施库存不及1平方米,仅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的20%左右。从结构上看,由于行业发展历史较短,中国现代仓储物流设施库存占比仅7%,低于一般发达国家水平,未来提升空间大。

  仓储物流作为物流供应链的核心环节,对企业加快物资流动的速度,降低成本,保障生产顺利进行,并实现对资源的有效控制和管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美国对物流自动化的应用较早,长期的技术积累下,国外企业在仓储物流软硬件技术、产品质量、系统稳定性、行业经验和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积累较大优势。

  我国仓储物流技术正在经历从机械化、自动化,发展至智能化的阶段,未来有望赶超发达国家。仓储物流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不断升级,为智能化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国家密集发布智能物流刺激政策,推动智能物流技术进步及应用水平;2021年,中央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

  2021年,工信部等15部委发布《“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将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十四五”期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

  综合来看,虽然我国物流行业规模快速增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市场环境不断改善。但我国物流业总体服务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仓储能力方面的仍有差距。

  不过,在国家政策推动下,预计我国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物流数字化转型将为行业注入发展新动力,各头部物流企业也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为行业增添活力。

×
全国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