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

+

平博 平博PINNACLE中国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市场形势

发布时间 : 2024-03-18 08:06:25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国家的能源、粮食和矿产资源安全。2016 年,我国正式发布战略性矿产资源名录,纳入石油、天然气、铜、铁矿石等26 种矿产资源,其中,包含铁、铬、铜、铝、金、镍、钨、锡、钼、锑、钴、锂、稀土、锆等 14 种金属矿产资源品种。

  我国超过七成的战略性金属矿产品对外依存度超过石油,时刻面临高度的“卡脖子”风险目前纳入 2016 年中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名录的金属矿产资源品种的对外依存度整体偏高。

  2021年,对外依存度高于大豆 83.7% 的品种共计 5 种,高于石油 73.5% 数值的品种共 10 种,而低于天然气 42.9% 数值的品种只有钨、锑和钼。

  其中,铬、钴、镍的对外依存度超过 90%,铬的对外依存度更是接近 100%。从对外依存度上看,如果极端地缘事件发生,我国超七成的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自给红线%,面临严峻的“卡脖子”短供断供风险。

  工业金属,顾名思义是在工业生产中用量大、应用范围广的大宗金属,如:铁、铜、铝等。由于现阶段我国依然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国家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对金属的需求旺盛,在全球消费占比高,资源对外依存度高、市场话语权旁落,资源安全保障问题极为严重。

  *大的金属且没有之一铁矿石资源方面,我国可采储量仅占全球的11%,而我国每年的粗钢产量却占到全球的 53%以上。

  每年我国不仅要面对铁矿石 83% 以上的对外依存度、年进口量超 11 亿吨、进口来源过度集中(澳大利亚和巴西两国)的问题,而且还要面对现货市场被海外四大铁矿巨头高度垄断和期货市场被境外恶意资本高度操纵的双向失控的局面。

  2021 年 5 月,铁矿石普氏价格指数一度上涨至233.1 美元 / 吨,成本溢价高达 615%。2022 年 2月铁矿石价格不顾国家相关部委要求依然上行超过 20% 至 160 美元 / 吨以上。截至 2022 年 9 月末的中国进口铁矿石均价,依然存在 210% 的成本溢价水平!铁矿石已成为我国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保供稳价工作中破题难度*大的品种。

  铜资源方面,我国可采铜(金属)储量仅占全球的 7%,但经济发展要求我国铜材加工生产产能却占到全球的 59%,对外依存度高达 82%。资源保障方面,据市场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在海外权益矿年产量超过 200 万吨(金属量),但除中国五矿邦巴斯铜矿外,其他矿山单一体量相对偏小,市场话语权缺失,无法形成安全保供合力。

  同时,我国海外铜资源矿山开发过程中屡屡受到罢工、堵路、甚至暴力干扰,矿山生产稳定供应受到影响。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中旬,铜价(LME3个月,电子盘,收盘价)始终保持 9000 美元 / 吨以上的高价位运行,并屡创新高,推高下游消费行业的成本。至 2022 年 9 月末,铜价依然停留在7500 美元 / 吨以上。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铜资源的供应问题非常突出。

  优势金属,概括为我国相对自然禀赋较高、可采储量较大、存在与其他国家(地区)比较优势的金属矿产资源,如:钨、锑、稀土等。目前我国优势金属的现状是:以占全球 51% 的钨储量、24% 的锑储量、37% 的稀土储量,支撑着全球87% 的钨产量、55% 的锑产量和 60% 的稀土产量。

  在此情况下,我国钨、锑、稀土资源被大量消耗,过度开发。在利益驱动下,曾几何时,我国大量的小型钨、锑、稀土资源被私采滥挖、盗采偷卖,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对资源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后续治理成本高企。

  过度的开采不仅没有充分发挥钨、锑、稀土资源的战略作用和震慑作用,反而局部弱化了我国优势金属的资源*效果。近年来,随着国内优质资源的快速消耗,我国对境外相关资源的依存度逐年上升,市场控制能力逐步下降,优势逐步削弱。

  2021 年,全球钨储量约 370 万吨,其中中国储量约 190 万吨,占比 51.41%,居全球首位。2021 年,全球共约生产钨精矿 7.9 万吨,其中中国是全球*大的钨生产国。据中国钨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钨精矿产量 6.9 万吨(金属量),占全球的 87% 以上份额。

  从钨的消费上看,我国钨市场消费全球占比超过 50%;从中国钨的消费领域上看,钨的主要应用领域分布于硬质合金、特钢、钨材、钨化工等四大领域,其中硬质合金是*主要的领域,占消费总量的 50% 以上。

  由于我国钨冶炼加工产能较大,为满足开工生产需求,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一定数量的钨精矿。近五年年均钨精矿进口量在 2000 多吨,钨品合计进口量 4000 多吨,而且预计未来的进口量还将继续扩大,对外依存度不断提升。

  从消费结构上看,我国钨消费与全球平均水平相近,但在高端硬质合金切削刀片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有一定的差距,整体产业链能力仍需大力提高。

  2021 年,全球锑储量约 200 万吨,其中,中国储量约 48 万吨,占比 24%,居全球首位。自20 世纪末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大的锑及其化合物生产国,产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2021 年,全球的锑矿产量为 11 万吨,其中,中国 6 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约 55%。

  中国既是全球锑储量*丰富的国家,也是全球*大的锑生产国、消费国。近年来,由于我国锑资源消耗较高,巨大的产量对我国锑的后备储量造成巨大的压力,资源静态储采比大幅下降,进口依赖逐年增加,一度对外依存度超过50%。锑作为我国传统优势金属资源,已经优势不再。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公布数据显示,2021 年全球稀土资源总储量约为 1.2 亿吨,中国储量为 4400 万吨,占全球总量约 37%。从稀土矿产量看,根据美国地调局数据,2021 年全球稀土产量为 28 万吨,其中,中国产量为 16.8 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 60%,拥有*的产量优势。

  但从上面的数据上看,可以理解为我国用全球 37%的储量供给着全球 60% 的产量。我国稀土矿分布呈现“北轻南重”格局。北方为混合型稀土矿(氟碳铈矿和独居石),南方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从轻重稀土的资源分布上看,我国轻稀土资源占比情况明显高于中重稀土。

  更为重要的是,据行业不完全调研数据显示,中国拥有全球绝大部分的稀土分离加工产能。从这个意义上将,中国是“真正”意义上的稀土分离加工“优势”大国。

  换言之,中国在过度消耗本国的轻稀土资源满足全球所需,同时又大量进口其他国家的稀土资源进行分离加工后满足全球所需。而对于高端应用部分,我国仍需从日本等国家进口产品以满足我国相关行业的生产所需。

  稀土行业的状况充分透视着中国现阶段优势金属的“优势”所在,其内在问题十分严重!

  稀缺金属,指的是我国自然禀赋差、可采储量低而经济发展需求量相对国产量较大的金属矿产资源品种。

  近年来,我国在高端制造、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自 2018 年后我国执行*严格的环保政策,在“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号召下,我国各工业产业逐步向环保、低碳、绿色方向大踏步发展。

  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使我国在众多小金属中的消费持续保持旺盛态势,金属消费量持续上升。由于自然禀赋的原因,导致我国在部分小金属品种上的可采储量低、产量小,需要大量进口满足国内经济发展所需。

  同时,同样是全球自然禀赋分布的原因,我国急缺的战略性小金属往往富集在一国或少数几国,如刚果(金)就富集了全球50% 以上的钴资源和 71% 的产量,全球 75% 以上的铬资源更是富集在南非、哈萨克斯坦两国。

  以镍为例,由于不锈钢行业在镍消费中的*占比以及我国占全球近 60% 的不锈钢粗钢产量,我国每年镍的消费量在 160~170 万吨左右,而我国虽然拥有排名全球前五位的金川集团,但国内镍金属产量仅为 15 万吨左右,对外依存度接近 92%。

  同时,我国镍金属资源的进口来源主要集中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两国,依赖度高达93% 以上。自 2017 年后,镍价始终活跃,被业内戏称为“妖镍”行情。2022 年 3 月 7、8 两日,镍价(LME3 个月,电子盘,收盘价)在西方资本的恶意操作下上行近 290%,达到 80000 美元 /吨的价格,引起全球镍市场哗然,2022 年 1~7 月的镍平均价格(LME3 个月,电子盘,收盘价)高达 28898 美元 / 吨,同比上升 63%。

  随着我国不锈钢行业和三元电池材料对镍需求的持续旺盛,未来我国镍资源的安全保障问题愈发严重。为满足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钢材、不锈钢、新能源电池材料以及航空航天、军工领域需求,我国每年镍的消费量占全球总量的 50% 以上,铬的消费量占全球总量的约 60%,钴消费占比66%。

  高度的对外依存叠加单一的进口来源,使得我国在稀缺金属矿产资源品种上始终面临严重的短供断供的“卡脖子”威胁。

  四、我国金属分离、冶炼、加工端产能达,技术水平不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金属回收水平低

  曾几何时,我们以拥有全球超 50% 的消费量和 70% 以上的金属冶炼加工能力而骄傲。但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超高的冶炼加工产能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拖累并拉高我国金属矿产品的对外依存。大力“去产能”成为自 2010 年来我国煤炭、电解铝、粗钢等领域的关键词之一。

  由于我国现代化道路起步较晚,高端科技应用水平相对国外发达国家较低,国内企业偏重上游资源和中游分离产能,对高端材料及器件研发滞后、投入不够,高精尖领域企业多为初创,规模不大、实力不强,拥有的知识产权和生产加工技术较少,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

  这就导致我国金属加工品大部分集中在中低端,而高端产品占比较少,附加值总体不高,存在应用端“被反向卡脖子”的严重问题,制约我国金属产业链市场竞争力的持续提高,“高、纯、特、精”金属应用方面仍需大量进口。

  产业链的整体技术水平不仅直接制约了我国金属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而且推高了我国金属矿产品的对外依存,造成相关资源“卡脖子”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从这一点看,我国目前仅是全球金属矿产品的“加工大国”而非具有竞争力的“强国”,切不可盲目乐观。

  同时,由于我国现代化工业道路起步晚,工业消费积蓄量仍处于不断增长的上升期,国民经济发展对原生金属矿产资源的依赖度依旧极高,对金属的回收再利用的水平则相对发达国家较低。

  同时由于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税收、财政政策较为缺失,导致我国在优势金属领域全产业链布局时,始终没有形成再生资源回收与再利用的有效产业链布局。

  五、面临剧变的新形势,我国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保供稳供策略亟待全面谋划、实施和布局

  (一)在全球矿产资源格局骤变的形势下,必须加强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的保供稳供能力

  大国竞争的基础是资源的竞争。2016 年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对我国经济发展实施强力遏制并不惜发动全面贸易战,妄图击溃我国的经济发展。2020 年全球范围内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后,各国经济均遭受重大打击,全球经济进入灾后“重启”模式,各国对资源的重视程度*高涨,资源保护主义抬头。

  2022 年 2 月,极端地缘政治事件爆发且持续至今,引发经济全球化格局发生巨变并导致全球矿产资源供需格局的重大变化。资源日益成为国家间竞合的利器和筹码。

  因此,我国必须及时将国家安全观纳入战略性矿产资源紧迫性一并考量,全面审视、度量、评估并充分做好极端情况下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底线思维和供应逻辑。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短短 40 余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数百年的工业化道路。但同时依赖于大量金属矿产资源消耗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对自然资源、环境的大量、超量乃至过度的破坏。

  2018 年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下,我国环保政策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对金属资源的过度开发行为受到抑制。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发展史,全球没有一个国家或经济体是依赖资源出口进入发达经济体序列的。

  考虑到原生金属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为有效保护我国日益减少的金属矿产资源,发挥其在全球资源竞争格局中的托底保供作用,必须对国家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进行彻底的保护与监管,不以出口为必须,切实提高相关资源的可控能控能力。

  (三)有效调控下游低效消费的增加,严控资源低效消费,增强金属矿产资源的集约型、节约型发展能力

  近几年,随着我国在新能源领域“弯道超车”式的转型发力,以三元电池材料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带动镍、钴、锂、锰等为代表的小金属消费与日俱增。然而以锂为代表的新能源电池却被大量地应用于低端电动三轮或自行车、互联网汽车生产领域,不仅造成我国稀缺锂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由于回收体系不健全导致电池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2016~2017 年间,我国钢铁行业就曾对“地条钢”进行严查并彻底关停了 1.4亿吨的低效产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铁矿石资源的依赖。

  以史为鉴,面对目前国家重点发力的新能源行业,切勿使锂发展成为下一个铁矿石。因此,建议国家以满足有效内需为主要任务,积极去除以产品化、含量化的初级加工资源的间接出口,去除国内非正规领域的低效需求,推动、鼓励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向集约型、节约型方向发展。

  (四)必须提高我国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上下游全产业链相关技术水平,提高行业企业竞争能力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独大的金属加工国。但是我国在金属加工的高端领域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每年仍需进口大量高端产品满足国内经济发展所需。同时国内技术的稳定性、应急实用性能缺乏实地检验。

  因此,必须加强在战略性金属品种全产业链各环节上的科研技术投入和各级实验室建设,加大全产业链各关键部位、节点的国产替代和高端应用领域的金属加工技术升级,努力提高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的能力和水平。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依靠的是对原生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与利用。而对于矿产资源的回收与综合利用,相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依然意识不够,水平相对较低。在全球经济格局、资源供需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的形势下,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是我国矿产资源保供的重要手段之一。

  平博 平博PINNACLE

  因此,应迅速出台相关再生资源领域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清除相关领域的黑色、灰色地带,鼓励有实力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央企业进入再生利用行业,提高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二次、多次乃至循环利用的技术能力和水平。

  2000 年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对金属矿产资源的旺盛需求刺激中国企业“走出去”寻找资源。

  二十余年来,我国在金属矿产资源方面对外超万亿元,但收效却并不令人满意。在西方国家“新殖民”主义的煽动和鼓吹下,国资源地工会活动、罢工堵路乃至恶性事件频发。

  同时,相关国际航线上依旧海盗猖獗,资源回国之路困难重重。因此,应在主要资源国大力发挥大国强国外交策略,加强重点、主要运输航线的护航工作,确保我国海外金属矿产资源“采的出、运的回”。平博 PINNACLE平博





×
全国服务热线 :